开云新闻中心kaiyun News
聚焦高质开云首页量发展丨小杂粮挑“大梁”——忻州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观察特色食品杂粮小吃新闻
kaiyun开云平台kaiyun开云平台kaiyun开云平台新华网太原9月28日电 题:聚焦高质量发展丨小杂粮挑“大梁”——忻州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观察 在日前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忻州活动现场,谷、糜、黍、荞、豆等杂粮土特产的集中亮相,不仅为人们带来丰收的喜悦,也彰显着小杂粮挑起忻州发展“大梁”的信心与底气。 独特的地理气候、生态环境和传统耕作优势,不仅让地处内陆省份的忻州获得了“中国杂粮之都”“中国藜麦之乡”“中国亚麻油籽之乡”等国字称号,也让杂粮产业成为当地谱写农业高质量发展“大文章”的又一突破口。 金秋时节,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的静乐县进入藜麦成熟期。金黄、乳白、紫红……大片的藜麦鲜艳多彩,当地农民利用晴好天气进行收割,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。 作为“中国藜麦之乡”,静乐县经过数年的育种和推广,现有藜麦超5万亩,遍布全县十余个乡镇,成为当地种植面积最大的杂粮品类。 在丰收节期间举行的忻州杂粮产品展示展销活动现场,由藜麦、红芸豆、黍米等杂粮制作而成的上百种土特产,不仅深受当地群众喜爱,也得到参观客商的青睐。 “杂粮常见,但制成粉类销售不多见,希望这次可以促成合作。”南京贝雅思露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海停说,忻州杂粮品类之多、数量之大让他颇感意外,当地的生态环境也令他十分惊喜,“干净、整洁、气候宜人。” 地处北纬38度农业黄金带的忻州,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,是天然的优质杂粮黄金产区。近年来,忻州把杂粮作为全市战略性产业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主攻方向,坚持走绿色生态路、打特色优质牌,成功创建8个“国字号”绿色有机生产基地和“山西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市”。 “杂粮作为忻州最具资源优势的特色产业,种类可以概况为一粱、二薯、三麦、四米、五豆。”忻州市乡村振兴局局长、农业农村局局长杨春枝称,忻州杂粮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300万亩以上,年产量达12亿斤以上,是山西杂粮的主产地和核心区。 在9月22日举行的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忻州活动启动仪式暨全国“土特产”推介活动忻州杂粮专场推介会上特色食品杂粮小吃新闻,忻州还发布了特色、优质、知名农产品“忻州优品”,以及忻州杂粮吉祥物“粮满满”,期望以此助力推动杂粮产业走向更广阔的市场。 据悉,此次丰收节忻州活动将持续到10月7日,期间举行特色农业专业镇推介、农民非遗及手工艺品展、杂粮美食节暨旅游季特色食品杂粮小吃新闻、群众庆丰收科普体验、群众庆丰收文体表演等多项活动。 “国家级杂粮市场建在忻州,山西杂粮出口平台在忻运营,农业农村部等九部委确定忻州为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。”忻州市政府秘书长张艮生表示,忻州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,全方位展示优质产品、开放形象,持续擦亮“中国杂粮之都”金字招牌,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提档升级。 红面鱼鱼、豆面抿尖、杂粮糊糊、莜面栲栳栳……行走在秋日的忻州古城,穿梭于热闹拥挤的街巷,琳琅满目的特色美食,为古城平添一份特殊的“烟火气”,每天吸引着各地游人前来“打卡”。 “在忻州,以杂粮为主题的特色美食多达百余种。”在忻州市杂粮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徐娟看来,杂粮于忻州人而言,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文化,“除了传统美食,还有适应年轻人的各类即食品,像莜面饼干、藜麦奶、杂粮冲调粉等。” 得益于忻州特色杂粮品牌的崛起,不少漂泊在外的忻州游子也嗅到了商机,陆续返乡创业。 “忻州有‘甜糯玉米之乡’之称,忻州的玉米吃起来口感软糯、微甜。”在古城的忻府区农产品展销厅内,“00”后张午清 向直播间网友熟练地介绍着家乡土特产。 “厅内的展位是免费的,这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。”张午清说,随着人们对杂粮关注度的持续提升,他的直播间热度也日渐攀升,3月成立至今开云首页,月销售额已突破120万元,“越来越多的人也因此认识忻州、了解忻州。” 五彩斑斓的杂粮是土地给予忻州的馈赠,忻州也正在优化杂粮产业布局,引导要素集聚,探索走出一条转型升级的绿色发展新路。 中秋节前夕,位于神池县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内的合什德饼业生产车间,一派繁忙景象。制料、塑型、烘烤……一个个色泽金黄的月饼,在传送带上经过数道工序后,被打包装车运往全国各地。 “车间每小时可生产月饼3万个。”据神池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郑建平介绍,为让企业将更多资金投入生产研发,当地政府对示范区内的企业实行5年免租金的政策,“我们把神池特有的小杂粮转换成系列糕点食品产品,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,有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。” 值得一提的是,丰收节期间,忻州专门举行专业镇推介活动,助力代州黄酒、宁武药茶、神池特色食品等专业镇,增进认可度、宣传知名度、提高美誉度。 “忻州是农业大市。”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、中国供销合作经济学会会长李春生表示,近年来忻州高度重视特色农业产业发展,将以杂粮为代表的小众农特产品做成了大产业,走出了一条名优特新的忻州之路。 近年来,忻州坚持走有机旱作农业路子,全面实施“特”“优”战略,狠抓产业布局、示范引领、龙头培育、品牌创建、市场开拓等关键环节,发展特色种养,提升精深加工,扩大品牌效应,推进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。 在五寨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内的益康农产品加工车间内,一条年可加工谷子30万吨,生产优质小米20万吨、副产品9万吨的生产线,正加足马力生产。 据公司总经理李元春介绍,作为五寨县引进的首家集杂粮种植、收储、加工、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,公司每年通过“订单农业”让利农户增收3000万元,直接或间接带动300个就业岗位。 依托示范区,一批具有产业链生态主导力、关键环节掌控力的领军企业正逐步落户五寨。杂粮、中药材、生态养殖、现代农旅 等7个产业园相继投建;杂粮种植基地、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、避暑康养和鱼饵鸟饲加工等项目陆续开工,产业链条中的衍生品被“吃干榨净”。 9月26日至27日,“2023代州黄酒文化节”在代县举办,成为忻州集群化、配套化、链条化、融合化发展,全力打造“文化厚重、实力硬核”国家级产业集群的新起点。 而早在2022年6月,代县就与国兴丝路(北京)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协议,拟投资27亿元,以雁门关为依托,以代县千年黄酒文化为核心,打造集黄酒文化体验、北方黄酒博物馆以及综合会议服务于一体的“丝路黄酒文化体验区”,为忻州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 2023年以来,忻州先后出台《忻州市“1+5”农业产业扶持政策》《忻州市推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倍增若干措施》等,健全农业生产全产业链,促进产业振兴,强化品牌认证、推广和维护,推动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做大做强。 1至7月,忻州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营业收入达59.6亿元,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120.9亿元;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28个、省级85个、国家级1个;推广“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发展模式,农民专业合作社突破13000家。 金秋的忻州,硕果盈枝,稻谷飘香。从黄河岸边到长城内外,从五台山下到滹沱河畔,一幅幅丰收画卷正在徐徐展开。■